2017年3月14日,韩小红委员在北京市政协“提高生活性服务品质”研讨会上积极建言献策,建议通过“服务对象广泛性,资源配置可及性”来提高健康体检行业整体的服务品质。这一理念早在2005年韩博士当选“北京影响力·影响百姓生活的十大人物”时就已提出,一直作为慈铭体检的发展理念。
会上韩小红博士还强调:“提高生活性服务品质”,从健康体检行业角度来说,“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产业链”是必备的大环境,标准化的“国民健康档案”是要着重解决的技术问题,而立法管理“国民健康档案”、还权于消费者是倒逼健康体检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。
慈铭体检作为专业健康体检行业的开创者。从2002年至今,慈铭体检已拥有15年历史,北京地区慈铭体检年服务人群已达百万规模。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目前专业健康体检中心应有6000多家。其中北京市专业体检机构就有206家,服务体检人数375万人,这是北京市体检质控中心2015年的统计报告所发布的数据。
健康体检行业现状:多元结构、快速发展、分散经营、标准不一
目前,行业发展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,从“提高生活性服务品质”角度看,健康体检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以下这样一些问题。受企业生存条件影响,县以下行政区域专业健康体检机构涉入不足,“资源配置可及性”还有很大开发空间;受政策导向、专业限制、支付方式等因素影响,体检机构还不能满足更多人的健康管理需求,“服务对象广泛性”还有较大提升空间;受健康体检“企事业单位福利性采购”经营模式影响,导致健康体检“个体针对性”程度不高,深度风险因素难以排查,形成采购方的“福利支付”与服务方的“资源配置”的双重浪费;受“治疗为主”医院定位和体检机构等级资质评定缺失影响,健康体检的检查结果存在三甲医院的认可问题。
这些问题是国家卫生事业管理中,重治疗、轻预防的思想偏差,预防体系与治疗体系的结构脱节,医保对“健康管理全过程”没有全覆盖导致的,这是健康体检行业发展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韩小红委员提出五大改革思路,合力共促服务品质提升!
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让健康体检成为百姓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?现在看来,尽凭一已之力是解决不了“提高生活性服务品质”问题的。只有联合所有同业者一起,把行业做大,把专业做精,把“健康管理产业链”打通,才能真正实现“健康中国”的伟大梦想。
1、在卫生管理思想上要做大的改变,树立“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”理念,把卫生产业从“治疗为主”配置向与“预防为主”相结合配置转变,打通健康体检与检后治疗的医学通道,构建“大卫生”管理格局。
2、把市场导向和政府管理相结合,把健康体检作为贯彻“预防为主”思想、实现“健康管理”的关键环节,结合城镇化进程推动健康体检机构的均衡配置,实现“资源配置的可及性”。
3、把健康体检机构纳入到“医院等级评定和医保资质审核”范围,通过“医保”对健康体检机构的覆盖,使健康体检从“企事业单位福利性支出”,走向“个体健康管理特异性支出”,最大限度地实现“服务对象的广泛性”,降低健康体检采购方的“福利支付”与服务方的“资源配置”的双重浪费。
4、大力推动健康体检企业的转型升级,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,实现对企业管理方式、组织结构、业务模式、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,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,特别是要通过“医疗+互联网”的方式,建立一套科学、完整、准确的健康管理标准,进而实现 “国民健康档案”的标准化,为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、“健康大数据”的开发应用和体检结果对三甲医院的认可奠定基础。
5、通过立法确立“国民健康档案”的格式标准、内容标准、存储标准、查阅标准、转移标准、时效标准等,把“国民健康档案”的知情权、隐私权、所有权还给健康消费者,让全体民众共同监督健康消费服务结果,以推动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。
分享到: